有草书屋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一风格的诸种观念(第1页)

一、风格的诸种观念

banner"

>

古往今来主要形成了四种关于风格的观念和理论。

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或修辞特色。

“风格”

(style)取其“雕刻刀”

的本义,喻指“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”

亚里士多德认为,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,“语言的准确性,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”

这种观点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发展出风格是“思想的外衣”

的说法。

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。

扬雄提出“心画心声”

说,曹丕以“气”

论文,把“气”

与“体”

相连,刘勰《文心雕龙·体性》云:“气以实志,志以定言,吐纳英华,莫非情性”

,“各师成心,其异如面”

,指出外在的文辞和内在的性情气质必然相符。

这种风格观从主体的角度来考察,从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,认为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自然流露,但容易忽略日常个性不等同于创作个性,也不能直接转化为文学风格。

文学理论中需要对“心画心声”

说或流传更广的“文如其人”

“文品即人品”

“诗品出于人品”

“风格即人格”

等说法作具体分析。

风格是主体与对象、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。

刘勰的《文心雕龙·体性》云:“夫情动而言形,理发而文见,盖沿隐以至显,因内而符外者也。”

风格具有有机整体性,它不仅表现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,同时也表现在主体与对象的统一。

黑格尔认为,真正的风格应该是适应“主题本身及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”

,歌德把艺术分成由低及高的三个等级,即单纯的模仿、作风和风格,认为唯有风格才是“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”

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。

中国古代文论特别强调对作家作品的鉴赏品评,认为作品的风格是读者经反复玩味后可以辨认的一种格调。

风格作为一种审美标志,作为时代精神和艺术趣味的多样性体现,能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达成精神上的沟通和审美上的共鸣,使读者获得持久的美的愉悦。

往往也有缺乏风格但仍然获得轰动效应之作,它们多半靠题材取胜,提出尖锐的社会问题。

虽然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,但往往缺乏持久的审美效应,一但时过境迁、物是人非,便会湮没无闻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重生末世:我囤百亿物资坐等末世

重生末世:我囤百亿物资坐等末世

女主飒爽杀伐果断,不圣母,不矫情,智商在线。末世五年前世靳姜被丈夫夺取空间异能,扔进丧尸群。重来一世,开局她先囤好物资,坐等末世来临。这一世,她要建立自己的基地,自己当老大它不香吗?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