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一、“时”
语法化的历程及机制
banner"
>
江蓝生主要利用王梵志诗以及寒山诗、拾得诗等其他一些唐代语料,对“时”
的语法化历程、机制进行了细致描绘,并指出假设语气词“时”
的出现不晚于初盛唐[1]。
后来龙国富指出姚秦译经中已经存在假设语气词“时”
,并且在东汉译经中,“时”
就可以开始表假设[2]。
关于“时”
语法化的具体时间,后面还略有讨论,此处先将江先生概括的“时”
语法化的途径、机制转述如下:
作为时间名词,“时”
可以指过去、现在、将来任何一个时段或时点,而只有假设的行为、事件显然是尚未发生的,所以表示假设的助词“时”
应是首先从表示将然、未然的时间名词虚化而来。
①VP时≈VP。
在“VP时”
表示未然的短语或小句中,“时”
表时间的意义弱化,“VP+时”
主要强调的是VP本身,但“时”
仍保存有时间意义;如“钱财只恨无,有时实不惜”
(王067[3]),不过也可以理解成“如果有的话就不吝惜”
。
②(若)VP时=VP。
这时的“VP+时”
已经失去表时间的意义,就相当于VP。
“时”
成为谓词性话题的标记,有提顿语气、引出下文的作用。
如“若使交他教化时,化尽门徒诸弟子”
(《敦煌变文集·破魔变文》)。
又如“男女有亦好,无时亦最精”
(王288)。
这些“VP+时”
都不是指时间,而是指行为、动作、性质、状态或事件本身,大致可以视为假设语气词。
③“VP时”
用在非假设句中,如并列对举句、推论句与让步转折句,这些句子在语义或句式上跟假设句有共同性。
④NP时=NP。
元明时,“时”
出现了在名词主语后面表示语气停顿的,如“新罗参时,又好,愁什么卖”
(《老乞大谚解》2b7)。
江蓝生还指出,随着语法化程度的加深,“时”
的语法功能也随之扩大,即“时间名词→时间名词到假设语气词两可→假设语气词→一般停顿语气词→名词话题标记”
。
假设语气词、一般停顿语气词、名词话题标记是“时”
语法化程度不同的三个层次;假设助词跟话题标记的语义联系最为紧密,一般停顿语气词次之,名词主语后的“时”
语法化程度最高,是典型的话题标记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...
...
...
...
再次醒来成了架空世界北陌国正五品中书舍人府上,没了父母庇护,被大房算计消香玉损的二房嫡女肖云依。大房为了独占原主父亲用命换来的福德,不仅想害死原主,算计二房嫡长子,还恶毒的想把刚出生不满百天的二房小少爷送于别人当养子,真可谓是恶毒之极刚捊顺摸清府里的情况,还没想好以后要怎么摆脱大伯一家的算计,就得了消息,府上被家族嫡支连累要被流放至边境。流放路上还被所谓的亲人嫌弃和挤兑,不怕不怕,随身空间不离不弃,气死那些想看他们笑话的人。而在边境军户区挨打受气长大的景睿,自从被自家大哥打破了头,整个人性情大变,再不是人人可期的小可怜。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步步高升,满脑子都是强大自己,找到那个和他相约前世今生的小女人。都说千里姻缘一线牵,前世今生皆是缘,冥冥之中皆天意,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,妙哉!再次相遇,意外得知陈年秘事,面对人心险恶血海深仇,那就搅他个天翻地覆。看云依如何护佑幼弟看两夫妻如何再续前缘,披荆斩棘,携手共创盛世辉煌。穿越逍遥嫡女男女主系列文...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