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第四节未协调一致的美国战略
banner"
>
一、转向太平洋战场的呼声
“火炬”
行动占用的资源已使1943年在西北欧发起大陆攻势成为不可能,除丘吉尔一时难以接受外,这在英美双方都形成了一致的看法。
然而,美方依据“C.C.S.94”
打算将战略重点转向太平洋战场,开始减少“波利乐”
计划运往英国本土的部队数量,他们认为将大规模军队部署在英国本土,等待那不知何时德军才能遭到削弱的情况出现,是不明智的,应该将力量用在更需要的地方。
尽管海军上将欧内斯特·金认为盟国只有15%的力量用于太平洋战场,但据统计,此时美国与日本作战的陆军人数为46.4万,超出计划人数20万,与德国和意大利作战的陆军人数为37.8万,比原计划人数少5.7万;大部分海军力量用于对日作战;陆军航空队海外66个大队中,约13在太平洋战场。
[32]这些统计数字说明,美国军方人士并不是危言耸听、说说而已,他们的观点事实上也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支持。
在“火炬”
行动之前,罗斯福提醒参谋长们,应当全力坚守瓜达尔卡纳尔(Guadalal),必须确保西南太平洋和北非战场的空中支持,“即使这意味着要暂缓履行我们在其他方面,尤其是对英国所承担的义务。
如果我们不投入全力来对付我们现实的即将发生的冲突,那么我们的长远计划就会被推迟几个月”
[33]。
然而,也不能据此表明美方要完全偏离“先欧后亚”
的大战略,因为美方并未放弃“波利乐”
计划,只是1943年“围歼”
行动难以实施,于是削减了美国军队在英国的集结速度和规模,罗斯福实际仍然强调“我们的长远计划”
。
11月19日驻欧洲美军副司令哈特尔少将(RussellP.Hartle)转告英方,他已接到命令,依“波利乐”
计划集结的美军人数,由原定的110万人减至42.7万人,任何超出这个数字所带来的物资等方面的需求只能由英方提供,而且租借物资不适用于此。
[34]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...
...
...
...
重生末世系统异能双强护国直到死的那一刻,简瑜才知道,末世不是天灾,是人祸!人类毁灭,蓝星灾变,不过是高等文明闲的无聊想看低等文明垂死挣扎的一场狩猎游戏!看着眼前佛口蛇心的...
...